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網路天文館天文新知_20140108_矮星系中的恆星殺手-中型黑洞?!

  兩組天文學家利用錢卓X射線觀測衛星(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和其他望遠鏡,發現一道明亮且持久的閃焰,這可能記錄了首例矮星系中黑洞摧毀恆星的事件!

  天文學家一直在錢卓X射線觀測衛星的觀測資料中尋找黑洞摧毀恆星的證據。1999年,他們就在一個矮星系中,發現不尋常的明亮X射線源,這個X射線源之後逐漸變暗,直至2005年才無法再被偵測到。

  其中一組科學家由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的Peter Maksym領軍,他表示:「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黑洞撕裂恆星的景象,但我們能夠追蹤恆星的遺骸,並和其他相似事件比較,兇手看起來就是黑洞!」

  科學家預測,當恆星太接近巨星或是超大質量黑洞時,極端的潮汐力會將恆星扯碎。當恆星的遺骸掉入黑洞時被加熱到幾百萬度時,便會產生強大的X射線輻射。當高溫氣體迴旋掉入黑洞,X射線也會逐漸消失。

  在過去幾年,錢卓和其他觀測衛星已經發現幾個超大質量黑洞扯碎鄰近恆星的例子,但新發現的這個黑洞和過去很不一樣,它所處的星系和其他黑洞的宿主星系比起來要小多了。

  這樣的小星系稱為矮星系,它位在距離我們有8億光年遠的Abell 1795星系團中,這個矮星系約有70億顆恆星,和典型的星系-像是銀河系(擁有2000-4000億顆恆星)-比起來少得多。

  而且這個矮星系中的黑洞可能只有幾十萬個太陽質量,比銀河系的超大質量黑洞還要輕上十倍,天文學家稱這類黑洞為「中型黑洞」(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s)。

  「科學家在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在尋找這類的中型黑洞。我們有許多小型黑洞和大型黑洞的證據,但卻一直很難弄清楚中型黑洞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另一組研究的的第一作者-美國航太總署(NASA)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GSFC)的Davide Donato如此表示。

  矮星系中黑洞撕裂恆星的證據,來自於錢卓望遠鏡過去許多年來的觀測資料,由於Abell 1795星系團正好是錢卓望遠鏡校正儀器的例行觀測目標,因此天文學家能有大量此天體的觀測數據。

  Donato研究的共同作者-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Brad Cenko表示:「我們非常幸運能有這麼長期且大量的Abell 1795觀測資料,若非如此,我們根本無法發現這麼特殊的事件。」

  位處星系團中的矮星系也可能成為另一種宇宙暴力的受害者,由於星系團中的星系相當擁擠,許多恆星極有可能在與其他星系重力交互作用的過程中,被扯出原本所處的矮星系中,這樣的過程稱為「潮汐分解」(tidal stripping)。

  「看來這個矮星系中的恆星不僅要擔心中心的黑洞,還有可能被其他路過星系的重力偷走。」Makysm研究的共同作者-西北大學的Melville Ulmer表示。

  天文學家相信,中型黑洞可能就是形成像是銀河系中心這類超大質量黑洞的種子,如果能找到更多鄰近的中型黑洞,能幫助我們了解原始星系究竟如何成長及演化。

  此一恆星攻擊事件還有來自其他望遠鏡的證據:1998年美國太空總署的極紫外探測器(Extreme Ultraviolet Explorer)觀察到非常明亮的紫外線源,這極有可能是當時恆星剛被扯碎後所發出;歐洲太空總署的XMM-Newton X射線觀測衛星也在2000年觀測到X射線閃焰。

  Peter Maksym在2014年1月舉行的第223屆美國天文學會會議(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meeting)上報告他們的研究結果,相關論文刊載在2013年11月1日出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Davide Donato等人的研究也已經被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所接受。

Editor: Seline
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194

新聞來源:
http://chandra.si.edu/press/14_releases/press_01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