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臺北星空44期_2009年7月22日-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

  每世紀平均會發生的236.7次日食中,僅28.4%是日全食這種罕見壯觀天象;平均每1.5年出現一次日全食,但每次可觀看的地點都不同,同一地點看到兩次日全食的間隔平均約為300~450年。

  日全食發生時,最精彩者莫過於食既到生光這段太陽完全被月亮遮蔽的「全食」期間:短短幾分鐘內,如暗夜降臨,遠方地平卻透著薄光,氣溫驟降,輕風拂面;翹首望向太陽,平日掩蔽於明亮光球的太陽外層稀薄大氣—色球和日冕—倏乎展現美麗身影,紅色日珥如火舌般吞吐於太陽邊緣。景色絕美,也令人驚懼!古代不解者謂之天神示警,現代知者謂之一生必觀一次的天文奇景。

  有人背負行囊、千里舟車勞頓,就為了前往適當地點感受這幾分鐘的震撼;故若全食時間愈長,愈有利於觀察日全食。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不僅恰逢全球天文年而為重點慶祝活動,更是本世紀全食時間最長的一次,最大食點處的全食時間長達6m38.8s,相當接近7.5分鐘的全食極限時間!

  本次全食時間之所以這麼長,乃因地球於7/4上午10點通過遠日點而使太陽視直徑較小,月亮又恰好在7/22凌晨4:16通過近地點而使月亮視直徑較大,兩者效應相加,使食分(月球視
直徑÷太陽視直徑)高達1.0799,日面被月面遮蔽的時間相對較長。

  本次全食帶從印度半島西部外海開始,經印度、尼泊爾、孟加拉、不丹、中國青藏山區,沿長江入海,到南太平洋離開。最大掩食點在太平洋北硫磺島東北方數百公里的海上。全球歷時5h14m6s,全食帶寬258.4km。可見日全食的陸地區域中,以中國長江流域預估的雲雨機率最低,許多城市如成都、重慶、武漢、蘇杭、上海等都位在全食帶內,預估將有數十萬人湧入長江流域一帶觀賞日全食。

  臺灣地區則位於偏食帶,全程可見;臺北地區食分可達0.850,遮蔽日面面積約82.6%,經歷時間2h41m45s,食甚時的太陽宛若細彎眉月般,是近年來少見食分這麼大的日偏食;愈往南、食分與太陽被遮蔽的面積愈小,高雄地區食分已減小至0.762。

  想觀賞壯觀的日全食景象,建議挑選地點的條件為:(1)全食帶中;(2)愈接近最大食點與中心線愈好;(3)雲雨量與颱風侵襲統計機率愈低愈好;(4)交通食宿較便利之處;(5)周邊障礙物遮擋視線;(6)有較獨特的景物可當攝影前景。可以的話,盡量於前一日抵達預定城市以便準備;預備攜帶赤道儀者,觀測點最好可以看見北極星,以便在前一晚校正極軸。

  不過,日食觀測最重要的一點是:除了全食階段外,觀看太陽都必須適當減光,絕不可在無防護的狀況下,以肉眼或透過望遠鏡觀看太陽!適當的減光工具包括:天文專業用太陽濾鏡或太陽濾紙、電銲面罩用的黑玻璃(Din 11號以上)、完全曝光且沖洗過的黑白底片或X光片、磁碟片的膠片部分、4張重疊的偏光立體眼鏡等,可視日食觀察所需來準備。

  不妨參考以上建議,及以下由台大天文物理所胡佳伶小姐整理的網站,尋找相關資料,挑選您想觀察日全食的地點,或是您所在地的日食發生狀況吧!

◎各項日食資料:NASAEclipseWebsite http://eclipse.gsfc.nasa.gov/eclipse.html
◎日食模擬動畫:EclipsesOnline http://www.eclipse.org.uk/
◎氣候統計:Eclipser Climatology and Maps for the Eclipse Chaser http://www.eclipser.ca/
◎中國國內日全食最佳觀察點消息:Astroworld 天文園 http://www.phy.cuhk.edu.hk/astroworld/SE2009/SE2009.html

文 / 張桂蘭、胡佳伶
轉載自臺北天文館 臺北星空 44期(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