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是宇宙所釋放華麗的煙火。根據超新星的元素的含量,分為Ia,Ib,Ic和II型。Ia型的超新星的光變曲線性質一致,被天文學家稱為「標準燭光」,用來測量星系的距離。其成因是由於白矮星吸積質伴星的物質,使其質量達到錢卓西卡極限(Chandrasekhar limit)而引起爆炸。另外三種則是大質量恆星在生命終點時的重力塌縮所造成。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第三種超新星形成的方式。編號為 SN2005E,位於NGC1032星系的超新星,其高含量的鈦元素和鈣元素,和只有三分之一太陽質量的噴發物質,都不同於以往的超新星,而且其中的鈦和鈣元素的形成,是與氦有關,而不是氧和碳,所以原本的白矮星系統模型無法解釋成因。因此,天文學家提出最可能的模型:在兩個很靠近的白矮星系統中,其中一顆有著氦殼,但另一顆卻把氦給偷走,當小偷星上的氦累積到一定的量時,就產生了爆炸。
這個新型超新星將可解釋,為什麼宇宙中和我們的身上皆普遍存在著鈣,和重元素怎麼形成等問題。該結果發表於5月20的「自然」(Nature)期刊。
Editor: KP
新聞來源:
http://www.mpa-garching.mpg.de/mpa/institute/news_archives/news1005_mazzali/news1005_mazzali-en.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