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來自佛羅里達的天文學家日前發現,復發新星(recurrent novae,RNe)天蝎座U星爆發了!這讓哈柏太空望遠鏡、雨燕衛星(Swift),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全都忙碌了起來。天蝎座U星上一次爆發是在1999年2月。接下來的幾個月,全世界的觀測將會緊盯天蝎座U星,希望能解開更多有關白矮星、互擾雙星,和IA型超新星的前身之謎。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的Bradley Schaefer博士先前就預測了天蝎座U星的爆發,所以美國變星觀測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Star Observers,AAVSO)自去年二月起,就開始密切監測此星是否有爆發跡象。今天早上,美國變星觀測者協會的Barbara Harris和Shawn Dvorak寄發了爆發通知,收到通知的天文學家們爭先恐後搶奪衛星和地面望遠鏡觀測時間,想要捕捉這「千鈞一髮之際」。時間絕對是個關鍵,因為目前已知天蝎座U星達到最大亮度只需一天,接著又會開始變暗。
目前已知的復發新星僅有十個,其爆發現象每10-100年才會出現一次,因此天文學家們對此極感興趣。復發新星是由於在密近雙星中,白矮星主星將伴星的物質吸積到表面上,當物質的量累積到足夠可以點燃熱核爆時,就會產生新星爆發。「傳統新星」(classical novae)則是指只有被記錄到一次爆發的新星,它們也可能有不止一次的爆發,只是間隔的時間長達數千到數百萬年。而復發新星則是間隔10-100年就會再產生爆發現象。
復發新星和傳統新星之間的差異,可能是白矮星主星的質量。復發新星的白矮星質量很接近錢卓西卡極限(Chandrasekhar limit),也就是1.4倍的太陽質量。高質量會造成更大的表面重力,這表示只需再吸積少量的物質,便可引發熱核爆。復發新星的白矮星質量大約是1.2倍的太陽質量,甚至更高。相較於傳統新星,其吸積的速度也必然較快,所以才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累積足夠的質量至白矮星表面。
復發新星是天文學中一個有趣的課題,因為它可能代表了是密近雙星系統演化至IA型超新星的一個階段。密近雙星系統中,質量逐漸累積至白矮星主星表面,一旦白矮星的質量超過了錢卓西卡極限,便會發生IA型超新星的現象。
但若是復發新星爆發時所噴發的物質,超過在這段時間所吸積的物質,那麼白矮星便無法累積質量達到錢卓西卡極限,也因此無法產生IA型超新星。因此天文學家們莫不把握此次機會,希望能夠得到這顆白矮星的觀測資料,藉以分析噴發出的質量和吸積的速率。
美國變星觀測者協會希望業餘天文愛好者也能加入觀測天蝎座U星的行列,這些業餘觀測資料,將會和專業天文望遠鏡以及太空望遠鏡的資料結合,共同解開復發新星的謎團。您可以在http://www.aavso.org/observing/charts下載你觀測所需要的星圖和星表。
Editor: Seline
新聞來源:Universe Today
http://www.universetoday.com/2010/01/28/long-anticipated-eruption-of-u-scorpii-has-begu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