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L2L知識探索網天文速報_20100111_大質量恆星形成的縮時攝影短片

  由於大質量恆星數量稀少、演化快速且往往被濃密的塵埃物質掩蔽,所以很難看到大質量恆星是如何形成,但天文學家使用甚長基線陣列電波望遠鏡(Very Long Baseline Array ,VLBA),觀察到位於獵戶座方向,距離我們1350光年的巨大年輕恆星的影像,而這顆恆星被稱為源I(英文的唸法類似為「Source Eye」)。

  天文學家自2001年3月到2002年12月,每個月觀測一次,獲得了19幅影像,並將其合成為一部短片,根據短片中源I的氣體運動,天文學家認為這是第一個顯示大質量恆星形成時,會形成和小質量恆星形成很類似的吸積盤的證據。點擊這裡查看縮時攝影短片。


  短片中揭露了在大質量恆星附近,所發出的成千個電波輻射氣體雲會自然產生的激光—邁射。由於一氧化矽邁射發出的強烈輻射光束可穿透源I周圍的塵埃物質,科學家才得以探測到在恆星附近的物質及測量出氣體運動狀況。而目前已知整個銀河系中,只有三個大質量恆星有一氧化矽的邁射。

  20年來,已知小質量恆星可經由盤狀吸積,或是藉由螺旋磁力場導引的物質,使小質量恆星成長,但比小質量恆星大上8到100倍以上的大質量恆星,卻還沒有任何的數據可以證明它是如何形成的,這項觀測證據可排除一些較不可能的理論模型。

  圖片說明:圖為藝術家筆下周圍環繞著熱離子氣體的獵戶座源I。溫度較低的氣體風從盤面上下散出,順著磁力線纏繞成沙漏形狀。

Editor: KP

新聞來源:Universe Today
http://www.universetoday.com/2010/01/11/time-lapse-movie-shows-massive-stars-form-similarly-to-smaller-sta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