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L2L知識探索網天文速報_20110224_正在形成的行星?

  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使用歐南天文台(ESO)的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VLT),研究正處於形成行星系統早期階段的年輕恆星,其周圍短暫存在的盤狀物質。他們首次偵測到可能造成盤狀結構上環縫的伴星,將來進一步的觀測將有助於釐清:這個伴星究竟是行星或是棕矮星?

  行星是由年輕恆星周遭的盤狀物質所形成,但由盤狀結構過渡到行星系統的過程十分短暫,因此處在這個階段的天體並不常見。位在南天距離地球350光年的蝘蜓座T(T Chamaeleontis,T Cha)才剛形成不久,正好就處於此階段,它是顆與太陽差不多的黯淡恆星,年齡僅七百萬年。天文學家雖然曾在更成熟的盤狀結構發現行星,但截至目前為止,我們仍未在這種處於過渡階段的盤狀結構中,發現有行星正在形成的證據。

  本篇研究的作者Johan Olofsson表示,「先前的研究顯示蝘蜓座T是研究行星系統形成的絕佳天體。但由於距離太遙遠,我們得用上超大望遠鏡干涉儀(Very Large Telescope Interferometer,VLTI)的全力才能解析塵埃盤細節。」

  他們先是利用超大望遠鏡干涉儀和AMBER干涉光束混合器(Astronomical Multiple BEam Recombiner)對蝘蜓座T進行觀測,發現在距離恆星僅兩千萬公里處,有盤狀物質所形成的細窄塵埃環,在內側的圓盤之外,有一區域的塵埃被清空形成環縫,直到距恆星11億公里處,才又有向外延伸的外側圓盤。

  另一位作者Nuria Huelamo認為:「盤狀結構上的環縫是確鑿的證據,我們可能見證了一個伴星正在原行星盤中清出環縫的過程。」

  然而,要能夠找到接近恆星的黯淡伴星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他們以一種稱為「sparse aperture masking」的全新技術,使用超大望遠鏡的NACO自適應光學系統,才成功地達成此項任務。經過仔細的分析,他們找到了天體位於環縫中的特徵。此天體距離恆星約十億公里,比木星與太陽的距離更遠,且位在環縫靠外側處。這是天文學家首次在年輕恆星周圍的塵埃盤環縫中,找到遠小於母恆星的天體。觀測證據顯示,這個天體並非正常的恆星,它有可能是塵埃環繞的棕矮星,或者-更令人興奮的-是顆才剛形成的行星!

Editor: JP

新聞來源:EurekAlert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1-02/e-pfi022211.ph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