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研究團隊是由研究生N. Naslim和她的指導教授Simon Jeffrey領軍,試圖在富含氦的高溫亞矮星(subdwarf)上,尋找是否有缺乏氫的跡象。他們利用位在澳洲新南威爾斯省賽丁泉天文台(Siding Spring Observatory)3.9米的英澳望遠鏡(Anglo-Australian Telescope),拍攝遠在2000光年之外的LS IV-14 116恆星。
研究團隊在這顆恆星的光譜中,找到一些難以辨認的譜線,經過仔細的分析之後,他們發現原來這些譜線是來自於溫度2萬度以上的鋯。這是天文學家首次在恆星光譜中發現這種鋯譜線。
研究團隊的Alan Hibbert教授建立電腦模型,計算出LS IV-14 116的鋯濃度是太陽的1萬倍之多!他們認為如此高的鋯含量是來自於恆星大氣中的雲層。
Naslim表示:「這顆恆星不像太陽一樣有日冕,我們的模型顯示大量的鋯是在日球層(也就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恆星表面),在那兒有像地球一樣的層雲形成。」他們也在其他雲層發現,其他比鈣還要重的金屬元素。Natalie Behara認為,這顆星的大氣層中有很多薄雲層,每一層富含的金屬都不太一樣。
進一步的研究指出,這顆星正從明亮低溫的巨星收縮成為昏暗高溫的亞矮星,不同的元素在大氣層中或沉或浮,使得這顆恆星的大氣如此特殊。
Naslim解釋:「在這顆恆星發現大量的鋯是個始料未及的驚喜,我們完全沒有想到這顆星會和其他昏暗的藍色恆星有什麼不同。」我們好像已經對宇宙知之甚詳,但宇宙還是時時帶給我們新發現和驚喜。這個最新的發現不僅再次提醒我們,千萬不要自滿於我們所瞭解的一切,也讓科學充滿樂趣和生命力!
Editor: Seline
新聞來源:Universe Today
http://www.universetoday.com/81521/stars-shrouded-in-glittering-zirconium-light-up-the-sky/#more-815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