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L2L知識探索網天文速報_20101115_騷動的FUORs

  1937年,一顆在獵戶座的16等星忽然逐漸變亮,一開始天文學家還以為這是顆新星,但一年過去了,這顆星卻還在持續變亮!大多數的新星會在變亮後的幾週內,亮度便開始下降。但這顆星一直持續變亮到9等,還沒開始變暗,更謎樣的是,天文學家在這顆星的周圍可以看到由恆星的反射光所照亮的雲氣。這顆星是獵戶座FU星,它究竟是顆什麼樣的星球呢?

  獵戶座FU星一直持續維持10等左右的亮度,由於之前從未觀察到如此特別的光度變化,天文學家也只能研究這唯一的特例。直到1970年,天鵝座V1057也表現出類似的光變情形,它在390天內亮度增加了5.5星等;1974年,另一顆天鵝座V1515在數年內亮度由17等增亮至12等;天文學家才慢慢拼湊出謎底。

  像是獵戶座FU這樣的星,我們稱之為FUOrs,它們是恆星演化早期的前主序星,才剛在活躍的恆星形成區裡,從灰塵和氣體中誕生,周圍有被這些新恆星照亮的反射星雲。天文學家對FUOrs相當感興趣,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更了解恆星的早期歷史以及行星系統的形成。在恆星早期演化的階段,年輕星體(young stellar objects,YSO)被吸積盤環繞,物質由星際雲氣掉入吸積盤外圍,吸積盤內側不穩定的熱能點燃了爆發現象,於是年輕恆星就忽然變亮。我們的太陽在早期時可能也經歷過類似的過程。

  研究FUOrs困難之處,在於其數量相當稀少,雖然有20個左右的疑似名單,但只有其中6個我們有觀測到尚未爆發前至爆發後的亮度變化。

  去年,天文學家發現了好幾個新的FUOrs。2009年11月,Patrick Wils、John Greaves,和Catalina即時瞬變巡天(Catalina Real-time Transient Survey,CRTS)團隊公布了兩個新發現的FUOrs天體。

  其中一個在11月10日被發現的星體,位置與麒麟座的紅外源IRAS 06068-0641相同,它由2005年初的14.8等,持續變亮到現在的12.6等,在它的東邊有暗淡的彗狀反射星雲(cometary reflection nebula )。11月17日,天文學家由Cerro Tololo的1.5米SMARTS望遠鏡所拍攝的光譜,確認它是一個年輕星體,位置在麒麟座R2星協南邊的黑暗星雲裡。

  另一個天體的位置與IRAS 06068-0643相同,也位在同一個黑暗星雲中,在過去幾年間亮度在15到20等之間變化,看起來像是亮度會變暗的獵戶座UX型天體。這個天體往北延伸,也有一亮度會變化的彗狀反射星雲。

  你可以在此網頁http://crts.caltech.edu/CSS091110.html找到這兩個天體的光變曲線、光譜,和影像。

  接著在2010年8月,天文學家在天鵝座發現了兩個新爆發的前主序星。HBC 722在5月13日到8月16日之間,亮度增加了3.3星等。根據天文學家Ulisse Munari的報告,它的光譜看起來也像是FUORs型的恆星,2010年8月21日它的亮度是14.04等。

  另一個天體的位置與紅外源IRAS 20496+4354相同,是由日本的 K. Itagaki 所發現,在1990年數位巡天的影像中亮度僅20等,它有著FUORs型恆星的光譜和光度特徵,2010年8月26日時它的亮度是14.91等。

  這兩個天體目前都由美國變星觀星者協會AAVSO(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Star Observers)持續監測中,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Colin Aspin請求AAVSO的觀測者協助觀測這兩顆天體的長期光度變化,AAVSO的資料將會用來校正明年將要進行的可見光與紅外光譜觀測。

  由於這些天體都才剛被發現,對於它們都還不太了解。天文學家根據光譜特徵,將之歸類於FUORs型恆星,但接下來幾年的光度變化對於了解這些恆星也非常重要,而這樣的長期光度監測正是業餘觀測者的強項。

  雖然起步得慢,但現在對於年輕天體的發現以及周圍塵埃盤環境的研究正逐漸加溫。藉由新的觀測技術和新發現的天體,我們正逐漸了解早期恆星及行星的形成,而且發現有些模型相當接近真實情形。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新的巡天計畫可望發現更多這樣的天體,但由於年輕天體的階段在恆星演化中所占的時間相當短暫,也只會發生在活躍的恆星形成區,我們可以想見這類天體的數目還是相對稀少,也因此更吸引大家注意了。

Editor: Seline

新聞來源:Universe Today
http://www.universetoday.com/78796/the-furor-over-fuors/#more-7879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