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L2L知識探索網天文速報_20101124_宇宙塵埃如何形塑星系演化

  天文學家可能會抱怨塵埃擋住了窺看星空的視線,但要是沒有塵埃,我們的宇宙可是連星星也沒有!宇宙塵埃不僅是製造恆星不可或缺的原料,也能幫助我們了解原始瀰散的氣體是如何組成壯觀的星系。

  藉由最新的觀測結果及超級電腦的模擬,天文學家正逐步解開星系形成的謎題-這可是目前天文物理尚待解決的數個難題之一。

  在2010年5月1日出版的「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的Nick Gnedin和Andrey Kravtsov發表了他們電腦模擬的最新成果,解釋為何早期宇宙恆星形成的速度較晚期宇宙要來的慢。這篇文章馬上就吸引了劍橋大學Robert C. Kennicutt Jr.的注意,他是一項重要觀測發現-有關星系中恆星形成的Kennicutt-Schmidt關係的共同發現者。

  Kennicutt的恆星形成定律,是描述星系中某一區域的氣體數量與恆星形成速率的關係,這個關係適用於晚期宇宙,但卻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Arthur Wolfe和芝加哥大學的陳曉雯的觀測不太符合-因為他們所觀測的是大霹靂之後20億年的早期宇宙。

  Gnedin和Kravtsov的模擬成功地解釋了為何在早期演化中,星系將氣體變成恆星的效率較差。恆星演化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塵埃,和許多比氦更重的元素,像是碳、氧、鐵,這些都是塵埃中的重要成分。Kravtsov表示,早期的星系還沒有很多時間製造塵埃,而恆星在沒有塵埃的環境中很難形成,不像現在的星系充滿塵埃,所以能夠有效率地形成恆星。

  當星際雲氣越來越密,恆星便逐漸從中形成,在雲氣中較低溫寒冷的地方,氫和氦原子會組成分子。氫分子是由兩個氦原子所組成,若是在空無一物之處,這個過程發生的很慢,但若是有了塵埃粒子的存在,它們便較容易找到對方形成分子。

  Gnedin表示,宇宙塵埃中最大的粒子也不過像是夏威夷沙灘的一小粒沙一樣。這些氫分子非常脆弱,很容易被大質量年輕恆星所發出的強烈紫外光摧毀。但在一些黑暗星雲中,富含的塵埃形成了保護層,使得氫分子不會被恆星發出的紫外光破壞。Gnedin甚至開玩笑的說,他覺得恆星是很壞的爸媽,因為他們為下一代提供了很糟的環境。而塵埃提供了恆星育嬰房室最佳的保護,因此塵埃的存在與雲氣能否形成恆星有很重要的關係。

  Gnedin-Kravtsov的模型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目前看到的星系多屬螺旋星系,以及為何小星系形成恆星的速率較慢。

  Kravtsov說,我們通常會看到很薄的圓盤,但在星系形成的模擬中,這是很難形成的。天文學家認為星系是由一連串的碰撞形成,但電腦模擬顯示,碰撞過程比較容易形成橢球狀而非螺旋狀的結構。

  但在早期的宇宙中,雲氣形成恆星的效率不佳,因此碰撞比恆星形成還要發生的更早,這樣的碰撞就會形成薄的圓盤。

  小的星系則是因為塵埃較少,因此形成恆星的速率較慢。Gnedin表示,許多片段的證據正逐漸拼湊出事實的全貌,幫助我們了解在不同現象背後所支配的原理究竟是什麼。

Editor: Seline

新聞來源:ScienceDaily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0/11/101122172012.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